保持呼吸道的温度和湿度
纠正缺氧,改善通气
稀释呼吸道内分泌物,使其易于咳出或吸引
粘液纤毛转运系统变慢
分泌物积聚
分泌物变浓稠
细菌定植的危险
降低肺顺应性
降低病人舒适度
湿化过度
3.损害肺泡表面活性物质,引起肺泡萎缩或顺应性下降
湿化液温度过低
湿化液温度过高
高于40℃也可导致纤毛运动减弱,气道灼伤、体温增加
其他
| 分泌物 | 吸痰 | 患者临床表现 |
湿化满意 | 稀薄 | 顺利吸出 | 安静,呼吸道通畅 |
湿化不足 | 黏稠 | 吸引困难 | 呼吸困难,紫绀加重 |
湿化过度 | 过分稀薄 | 频繁吸引 | 痰鸣音多,紫绀加重 |
★是临床上常用的湿化装置
★氧气通过筛孔后形成小气泡,可增加氧气和水的接触面积,筛孔越多,接触面积越大,湿化效果越好。
有学者研究发现,当气流量为2.5升/分钟时,湿化后的气体的体湿度为38%~48%,当气流量增至10升/分钟时,体湿度为26%~34%,说明气流量越大,氧气与水接触时间越短,湿化效果越差。
★利用超声发生器产生的超声波把水滴击散为雾滴,与吸入气体一起进入气道而发挥湿化作用。
★行超声雾化吸入的同时吸氧3-5L/min,雾化喷嘴与气管切口距离6-8cm,超声雾化时间为15-20min,效果最为理想。
优缺点:
具有雾滴均匀、无噪声、可调节雾量、不受温度影响等优点。但不提供热量,对吸入气体的温化效果差。
★将无菌水加热,产生水蒸汽,与吸入气体进行混合,从而达到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、加湿的目的。现代呼吸机上多装有电热恒温蒸汽发生器,其湿化效率受到吸入气的量、气水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、水温等因素的影响。
注意事项:
1.加温器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,过高易致肺水肿和气道狭窄,温度过低易引起呼吸道不畅或堵塞。
2.湿化液每日更换,湿化液液面保持在最低和最高警界限之间。
3.痰液稀释后应及时吸痰。
输液泵持续气道内滴入湿化未出现湿化不良及湿化过度。此方法易于控制湿化液量,湿化速度均恒,对病人的刺激性小,操作简单。
间断滴入为每隔30~60分钟向气道内滴入2~3ml湿化液,若一次滴入太多,易引起病人呛咳和影响呼吸机治疗。
其中的氯化锂海绵具有结合化学水和储热作用,呼出气中的水份及热可部分进行循环吸入,从而减少呼吸道失水及对吸入气体进行适当加温。
研究报道,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,使用人工鼻可改善气道粘液性状和颜色,防止细菌进入气道,对吸入气体进行加热等。
人工鼻具有细菌滤过和保水、保热等优点
但由于不额外提供热和水份,对脱水、呼吸道分泌物粘稠病人来说不是理想的湿化装置,同时气道高阻力病人也不宜使用。
系低渗液体
通过湿化吸入,为气管粘膜补充水份,保持粘膜-纤毛系统的正常功能
主要用于气道分泌物粘稠、气道失水多及高热、脱水病人。
注射用水对气道的刺激较大,若用量过多,可造成气管粘膜细胞水肿,增加气道阻力。
系等渗液体
对气道刺激较小
主要用于维持气道粘膜-纤毛正常功能
失水后发生浓缩,对气道的刺激性增强。
再浓缩后浓度接近生理盐水
对气道的刺激性比生理盐水小。
系高渗液体
对气道的刺激性较大
可从粘膜细胞内吸收水份,从而稀释痰液,并使之易于咳出
主要用于排痰。
通过溶解痰液中的粘蛋白而溶解痰液
主要用于痰栓、痰液粘稠不易吸引或自行咳出病人
但有人提出α-糜蛋白酶可损伤气管粘膜
可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联合运用多种湿化液。
以自制痰稀释液(灭菌生理盐水50ml+α-糜蛋白酶4000u+庆大霉素8万u+地塞米松5mg)气管内滴入,每次3-5ml、每2-3小时一次,以保持气道湿化,结果表明痰稀释液对保持气道湿化促使痰稀释排出,保持气道通畅预防继发性肺部感染,总有效率为93.3%,明显优于对照组(P<0.01)。
正常人每天从呼吸道丢失的水份约300~500ml,建立人工气道后,每天丢失量剧增
成人以每天200ml为最低量,确切量应视临床情况而定。
对于机械通气早期而言,宜增加湿化量。
美国国家标准湿化量为30mg/L。
Ⅰ度(稀痰)
痰如米汤或白色泡沫样,能轻易咳出,吸痰后接接管内无痰液滞留
Ⅱ度(中度粘痰)
较Ⅰ度黏稠,需用力才能咳出,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连接管内壁滞留,但易被水冲洗干净
Ⅲ度(重度粘痰)
黏稠,常呈黄色并伴有血痂,不易咳出,吸痰时吸痰管因负压过大而塌陷,连接管内壁上留滞有大量痰液且不易用水冲净